對於習俗,許多人都不以為意,認為那是封建迷信。其實,正是因為這些年俗的存在,年節才更有年味,回家才更有盼頭!在我們老家,正月初九這一天,周邊幾個村子都會舉辦廟會,而且是那種非常盛大的廟會。大多數攤位都是賣煙火、香紙和鞭炮的。所有參加廟會的人,都會做同一件事──到廟裡焚香燒紙、磕頭祈福。
正月初九,為什麼要「拜天公」?
正月初九拜天公,是中國南方地區,特別是閩南、臺灣等地,以及部分信奉道教地區的傳統習俗。這一天被視為玉皇大帝(天公)的誕辰。民間信仰中,玉皇大帝是宇宙的主宰與三界最高神祇,掌管人間禍福與自然秩序。
在古代,民間百姓對玉帝非常敬重,正月初九被稱為「玉皇聖誕」,民間又稱「玉皇會」、「天公生」,也叫「天日節」。
百姓會在這天舉行隆重的慶賀儀式。婦女們會在正廳擺上帶有吉祥圖案的供桌,準備香爐、清茶、五果、六齋、五牲、甜品等供品,進行膜拜儀式,祈求天公賜福,願一年四季風調雨順、平安無災。有些虔誠的人家認為在家祭拜誠意不足,還會特地前往天公廟行禮祈福……這天也有許多禁忌,例如不可晾曬衣物、不可倒垃圾等,都是為了表達對玉皇大帝的尊敬。
「拜天公」怎麼拜?
初八晚上,家家戶戶開始打掃庭院,整理家中祭壇或臨時設立祭祀場地,並保持整潔。準備豐盛的供品,包括但不限於:全豬、全羊(現代多以象徵性模型代替)、五果六齋(五種水果和六樣素食)、鮮花、香燭、茶酒、年糕、壽桃、糖果等,寓意吉祥如意,祈求來年豐收與平安。
祭壇通常設於面向天空開闊處,擺好香爐、燭台、祭盤等祭祀器具。供品依序排列於供桌上,通常從左至右或右至左,遵循禮數。
拜天公前,全家需沐浴更衣,以示敬意。點燃一對或三對紅色蠟燭,接著上香(一般為三柱清香,象徵天地人三才之敬)。行三跪九叩禮,依長幼順序依次向天公祈願,祈求國泰民安、家庭和樂、事業順利。接著上茶酒,有些地區簡化為上香後默念祝詞或誦經。部分地區會由道士誦《玉皇經》或其他道經。
祭祀過程中會焚燒金銀紙錢,象徵敬奉天公的禮物,期望獲得庇佑與恩澤。有些地區還會燒化天公座、寶塔等紙紮物。祭拜完畢後,等香火燃至一定程度,行最後一鞠躬禮,撤去供品。許多地方有習俗,供品要與家人分食,象徵分享神靈福氣。
正月初九拜天公必知的三件事:
首要大事——祭拜天公
因為這一天是玉皇大帝的聖誕,最重要的儀式就是「拜天公」。需要準備以下供品:
- 五果:柑、橘、蘋果、香蕉、甘蔗
- 六齋:金針、香菇、菜心、綠豆、豌豆、木耳
- 五牲:雞、鴨、魚、蛋、豬肉
此外,還需準備各式甜品,以及香紙、鞭炮,以示對天公的敬意。
吃紅棗與飲酒祈福
紅棗象徵「早生貴子」、「甜蜜如初」,“棗”與“早”諧音,表示希望玉帝早日降臨,帶來一年好運與平安。
酒則與「九」諧音,玉皇大帝生日自然要「吃酒」慶賀,不僅為慶生,也是祈求五穀豐登的象徵性儀式。
「上九辦事」特別順利
民間俗語:「七不出,八不歸,上九辦事一大堆」。意即初九是最適合辦正事的一天。因為這天是玉帝壽誕,若在這天出門辦事,常常會特別順利,得到神明庇佑,一次成功。
記住這6點禁忌,拜天公年更順遂:
- 忌晾曬女性內衣褲:傳統認為天公為男性神祇,拜天公日晾曬女性內衣褲被視為不敬。
- 忌隨意倒垃圾或便桶:此日不宜戶外清潔,避免隨意傾倒污物以免冒犯神明。
- 忌粗言穢語與發脾氣:當天被視為玉皇大帝下凡巡視之日,全家應和氣相處,避免罵人或起爭執。
- 忌當日發毒誓:傳統認為這天所發誓言特別靈驗,尤其是情侶間更應避免發帶有詛咒的毒誓。
- 供品禁忌:若祭牲,不用母雞,因母雞象徵生育與家庭,有些地方認為不宜作祭品。
- 生活禁忌:早上洗臉水不可潑灑地面,以免「弄髒天公的臉」,應妥善處理。祭祀前應換上乾淨衣物,當天避免打掃戶外,室內垃圾也應等到隔日再清理。